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南湖区:撑起野生动物“保护伞”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作者: 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湖分局 时间:2023-6-27 阅读次数:1650

野生动物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都息息相关。近年来,南湖区多点发力,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织密织牢野生动物“保护网”,提高野生动植物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救助水平,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林长制”擦亮生态底色,让野生动物有家可栖。漫步在南湖畔,只见一汪碧水清澈见底,鱼虾在水草间穿梭;骑行在嘉兴最大的“森林氧吧”湘家荡,满眼郁郁葱葱,空气让人沉醉,时而还能看到水鸟从芦苇丛中飞起,或驻足停留或栖息觅食,充满了野生趣味……多年来,南湖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使得湿地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百鸟争鸣、草肥水美、鱼虾丰盈,也为更多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质栖息地。“现在,湘家荡的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在林长巡林护林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村民爱鸟护鸟意识比以前强多了,陆生野生动物救助能力也大大加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改善,七星街道自然资源所所长徐勤锋颇有感触。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离不开林长制的推行。近年来,南湖区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多管、多巡、多种、多罚”等多项措施,统筹推进国土绿化美化、林业资源保护、森林灾害防控和依法依规治林工作,全力确保区域生态建设良性发展,让野生动物有家可栖。目前,南湖区已建成三级“林长+警长”管理体系,11个镇(街道)、102个行政村(社区)落实各级林区警长93人、林长127人,全区30个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同时建立林长制区级会议制度、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等五项林长制配套制度,确保责任明确、监管严格、保护有力。今年年初,南湖区获评2022年度县(市、区)林长制考核优秀单位。 

“清网”打击在行动,还鸟儿一片自由天空。“快来,这里有一张捕鸟网!”近日,在嘉南大道一侧树林中,南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清网行动”工作人员一边喊,一边冲去。循声望去,只见一张高约4米、长约8米的捕鸟网正立在不远处,在逆光下现出灰白色,工作人员用工具及时清除。鸟类是天空的精灵,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以来,一场“护航亚运守护鸟类”巡查巡防巡护专项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面清除违法违规捕猎网具,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鸟类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为鸟儿们自由翱翔筑牢安全屏障。近年来,南湖区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将保护野生动植物纳入林长制考核,建立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南湖区以“清风行动”和两省一市联合“清网行动”为契机,联合行政执法、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拆除销毁非法捕鸟网和不合规防鸟网100余张。南湖区还对人工繁育经营单位、鸟类交易市场(场所)、餐饮店(农家乐)等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强化买卖环节管控,完善监管链条,打好“日常巡护”和“清网行动”组合拳。今年以来,共出动373人次,巡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61处,监督检查餐饮场所、农贸市场等430家。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增强野生动物救助能力。南湖区积极与秀洲区王店三珑特种养殖场签订救助保护协议,今年以来,处理野生动物救助和举报警情120多起,救助和放生红隼、乌梢蛇、长耳鸮等150余只(条),有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全社会共同发力,守护野生动植物多样之美。今年年初,南湖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沈家浜附近发现有鸳鸯在水域中嬉戏,这也是首次在南湖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物种现身南湖。“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可以及时准确掌握野生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实施防控,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南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护野生动植物多样之美,不仅需要政府引导,还需要群众支持。2023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南湖区利用“线上+线下”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普法氛围,增强全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南湖区每年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森林消防宣传日”“爱鸟周”等节点,在重要农贸市场和交通路口等区域悬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画和横幅,利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滚动播放保护野生动物宣传视频。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三进”活动,发放倡议书和宣传折页5000余份,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