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学院专家量化公园降温效应为城市“退烧”

作者: 时间:2025-4-25 阅读次数:277

 北京公园能为城市降温吗?如何布局能更好地发挥“制冷”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孟庆岩带领团队在城市微气候的定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构建了城市公园三维降温效应评估模型,以“空调制冷能力”量化降温效应,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提供了公园优化布局的新思路。简言之,该研究结果指出,将城市公园视为“天然空调”,通过科学测算其三维降温能力,可以像规划制冷设备一样精准配置公园的位置和形态,更高效地为城市“退烧”。

  城市绿地通过蒸腾和遮阴作用来调节微气候,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人体热舒适度(人对周围热环境的主观满意度评价),并降低周边建筑制冷能耗。以公园为代表的大型城市绿地作为“天然空调”,能够形成公园降温效应。随着城市建筑向垂直方向发展,量化绿地对三维空间的热调节效应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多维度理解城市绿地的三维降温效应,有助于制定可持续的城市热缓解策略。

  孟庆岩研究团队融合遥感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基于海淀区小营公园和阳光星期八公园的多季节实测结果,构建了城市公园三维降温效应评估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公园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益和节能潜力,公园内部植被布局、周围建筑形态和主导风向会显著改变公园降温效应。

  研究发现,城市公园的降温效应及节能潜力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夏季达到峰值,春季次之,冬季最弱。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白天,阳光星期八公园的平均制冷能力分别相当于483台、639台和129台制冷效率为2.8千瓦的空调,而小营公园的平均制冷能力分别相当于29台、70台和8台制冷效率为2.8千瓦的空调。

  这种差别主要源自两座公园面积的不同:阳光星期八公园和小营公园的面积分别约为5.73公顷和1.82公顷,大概相当于玉渊潭公园的1/24和1/75。阳光星期八公园的面积是小营公园的3.15倍,其累积节能潜力也呈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大型公园在高效降温和缓解城市热环境方面将具有更大潜力。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城市公园对周围三维空间的降温效益和节能潜力状况,不仅深化了城市热岛效应中绿地热调节机制的科学认知,还为城市规划中绿色空间布局优化、建筑节能设计及城市气候适应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多维度、多角度的决策依据。

  (作者均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