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IP激活乡村动能
当浙江诸葛村的数字家训穿越时空触达年轻群体,当福建培田村的十番音乐在直播间收获百万点赞,当云南诺邓村古盐井的千年技艺通过电商平台走进都市厨房,人们欣喜地发现:传统村落正在以IP化的姿态焕发新生。这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明珠,正在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解锁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传统村落的IP是文化传承的现代解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每一个传统村落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典籍”。但古籍不能束之高阁,文化需要活态传承。浙江诸葛村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家训转化为数字研学课程,湖南张谷英村把“耕读继世”的祖训融入农耕体验项目,这种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现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摆脱了“标本式”展示的尴尬。当“00后”游客在古建修复体验中触摸榫卯结构的智慧,当亲子家庭在非遗工坊感受草木染技艺的魅力,文化传承便完成了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传承”的跨越。
传统村落的IP是产业振兴的创新引擎。山西后沟村将22座古窑洞改造为农耕博物馆,开发出古法酿醋、手工漏粉等沉浸式业态,让“黄土旱作”的农耕文明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产品;福建培田村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复原30幢明清宗祠,打造出虚实交融的元宇宙游览空间。实践证明,当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与现代产业逻辑相遇,就能催生出研学经济、体验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跃升。
传统村落的IP是可持续发展的破局密钥。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人才流失与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云南诺邓村通过“乡村CEO”计划引入专业团队,用现代企业管理重构传统村落运营,将盐井文化转化为低钠古盐产品,把古宅院落改造为网红民宿,三年间吸引社会资本超5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增长2.3倍。这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模式,破解了“谁来运营”“如何持续”的难题,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解法。
当然,传统村落的IP绝非简单的文化包装,既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对文化本真的侵蚀,也要防范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开发。浙江松阳的“建筑针灸”模式提供有益借鉴:在保护古村肌理的前提下,邀请建筑师设计当代艺术空间,让传统与现代在对话中共生。这种“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传统村落保护已从单纯的“物质留存”升级为“文化再生”。这种以文化IP激活乡村动能的探索,让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村落的重生,更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