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甘肃:20分钟感受自然“疗愈”

作者: 中国建设报 时间:2025-10-10 阅读次数:326

城市里的口袋公园不仅扮靓了城市容颜,更为周边群众增添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格局,通过专业园林造景手法,不断推出多姿多彩、风格新颖的园林绿化景观,让市民拥有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兰州,口袋公园的普及,正让“20分钟公园效应”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街角微更新 藏在市区里的“幸福密码”

在南关十字西北角,坐落着一处4000余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以前这里是停车场,现在成游园了,十分不错。”一位在此晨练的大爷笑着说。

放眼望去,游园西侧有座“玉如意”观景亭,亭内老人们或闲坐聊天,或带着小孩乘凉;北侧安放着各类健身器材,绿丛中的座椅上,有人安享静谧,有人定格美景,一派惬意景象。据养护人员介绍,公园内栽种有雪松、白皮松、金枝槐等乔木217株,栽植高杆卫矛球、月季、金叶女贞等灌木6万余株,实现三季有花的绿化效果。

行至甘肃省人民医院,这里的口袋公园颇具特色:设计单位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打造了无障碍通道、休息驿站,配置了充电设施、电子显示屏等设备。七里河区的颐河游园则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公园仿照兰州地形修建,中间有条小溪弯弯曲曲,如同九曲黄河;游园采用仿古式建筑,古香古色,与一路之隔的黄河楼相得益彰。几位市民一边用手机拍着公园里的花花草草,一边高兴地说:“公园建成后,居住环境更美了,现在每天早上来打太极、跳舞,傍晚吃完饭散散步,比窝在家里舒服多了。”

相关负责人说,七里河区充分利用零星绿地推进园林绿化建设,把绿色福利实实在在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市民出门见绿、开窗见景,切实感受到幸福。

主题显特色 一园一景里的城市温度

中车·拾光公园位于七里河区晏家坪东路,是兰州市老工业园区“退城入园”后,首个在原址上打造的特色文化游园。

“以前这里遍地都是垃圾,还有一个废弃的旧锅炉、一段旧围墙……”一位正在公园里打篮球的小伙子回忆道。如今,这座以“工业风”为主题的小公园里,绿草、鲜花及灌木、乔木层次分明、设计巧妙。从整体架构到园内点缀的艺术品,都能轻易找到齿轮、锅炉、厂房等旧物的踪迹。

一段铁轨旁,家住附近的刘大姐正和邻居悠闲地坐在长椅上聊天。“建成公园后,我们常常相约在这里锻炼、游玩。”刘大姐说。据悉,中车 拾光公园整体分为南北两区,涵盖游乐空间、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活力跑道、下沉广场及静谧休闲场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公园以工业文化遗址体验为核心理念,将工业厂房作为设计元素,通过多功能、多元化布局,把工业文化精神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实现自然、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

走进新港城儿童友好空间,顿时眼前一亮——嫩绿的草坪上有五彩缤纷的游乐设施,景观廊架下几个小女孩正在攀爬架上玩耍。不远处,一位小男孩正在家长的陪伴下,专注地读着文化墙上的国学小故事。“这里改造得太贴心了。”家住新港城的李女士一边看着玩滑梯的儿子,一边笑着说道。孩子的欢笑声、家长的交谈声、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在绿意盎然中奏响了一曲生机勃勃的“童年交响乐”。这个由单调绿化带变身而来的童话天地,正用最鲜活的方式诠释着“儿童友好”的城市温度。

升级再进阶 “民生会客厅”里的诗意栖居

在兰州,漫步街头巷尾,总能在转角邂逅一抹沁人的清新——或是孩童在沙坑里嬉戏的笑声,或是老人在树荫下弈棋的专注,或是年轻人捧书闲坐的惬意。这些散落在城市中的口袋公园,正以“小而美”“小而精”的姿态,成为市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幸福载体。

近两年,兰州市口袋公园建设持续提质,在生态修复、功能拓展等方面亮点纷呈——生态修复方面,通过植物更新让生态底色愈发浓郁。针对局部植被退化或受损区域,各公园开展精细化补植更新,引入适应性强、观赏性佳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既有效修复了生态,又显著提升了公园四季景观效果;强化养护管理,确保新植苗木成活率,让公园的绿色基底更加厚实。

功能拓展方面,通过功能升级持续激发空间活力。公园从单一的休憩场所逐步向满足全龄化、多元化需求的复合空间转变,让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市民都能找到专属乐趣;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的普及点燃了全民健身热情……这些变化让口袋公园日益成为连接邻里情感、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纽带,市民能更自由地享受绿意时光。

如今,口袋公园正通过扎实的生态养护、多元的功能注入和细致的服务提升,一步步蜕变为更具活力、更富温度的城市“绿色会客厅”,让诗意栖居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点滴。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