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园林动态 >> 正文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重庆交出“城市治理账本”

作者: 时间:2025-4-25 阅读次数:277

重庆如何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4月25日上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数字赋能·体制创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新闻发布会。

“人间最美四月天,渝州大地展新颜。”

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介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导向,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城市治理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涌现出了一批实践创新经验。

发布会上,肖庆华将重庆上下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实践清单”向广大市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城市治理账本”。

成立城市治理委员会

城市治理乘“数”而上

肖庆华介绍,一年来,重庆深化体制机制变革,激发探索创新活力。成立了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城市治理委员会,设立首席数字官、组建专家委员会,从立法、规划、标准、改革等多个维度,构建起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

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支持重庆探索‘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住建部将重庆“城市管理统筹协调”经验做法纳入首批全国推广案例。多个国家部委将全国性试点放在重庆,比如,司法部授予我市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国家数据局授予重庆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等。

“我们拥抱数字化时代,让城市治理乘‘数’而上,加‘数’奔跑。”

肖庆华说,通过搭建市域一体、三级贯通的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IRS),将原来分散在部门、区县的应用系统、应用组件、数据、云网等数字资源综合集成,数据共享满足率达95%。布设在路灯、垃圾桶、跨江大桥、信号灯等设施上的前端感知设备,犹如城市治理的一根根“神经末梢”,时刻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

此外,重庆还提前布局,提速推进“疆算入渝”,建成重庆(新疆)算力基地,为全面布局AI底座夯实基础。目前,已建设三情监测处置、城市供水运行智管、根治欠薪等首批50余个场景智能体,数据赋能政务类应用300余个,数字已全面融入城市治理肌理,为城市治理注入了全新活力。

“举个例子,比如城市供水爆管监测智能体,它可以通过感知设备适时感知管网压力动态,有问题后将触发预警,并自动分析形成涵盖停水影响范围、预计维修时长、就近应急物资仓库等系列处置方案,自发推送至供水主管部门进行研判分析,极大提升供水爆管应急处置能力。”肖庆华说。

聚焦解决“大城市病”

“一点一策”进行“小微手术”

在重庆,“大城市病”的诊疗也迎来了新“药方”。

肖庆华介绍,重庆聚焦解决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建立山地城市交通治理实战体系。通过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结构,推动225公里在建轨道线路建设,全力推动科学城隧道等21项重大路桥隧项目建设,贯通了城市交通“大动脉”,续建主次支路网项目122个,加密了城市交通“毛细血管”。

“针对商圈景点、学校医院周边等人流量大、改造空间窄、施工组织难的点位,我们采取‘一点一策’方式进行‘小微手术’,实现了立竿见影治堵促行的效果。”

肖庆华举例说,比如通过强化交通秩序管控,缓解“网红景点”轨道李子坝站堵乱问题;通过设置共享转换车道,缓解“城市中心区域”小什字拥堵问题;通过拆除局部绿化带、拓宽辅道改善了“交通主干线”星光大道的拥堵状况等等。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30个“投入小、见效快”的堵点乱点整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还通过深化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变“各行其是”为“集中统筹”。《重庆市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指挥调度规则》的制定出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市司法局、市城市管理局共同牵头,在中心城区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行政执法一体化指挥调度。肖庆华介绍,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出租车与火锅店联合拉客”乱象执法演练,为更大规模的行政执法一体化调度创设模板。一季度,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投诉重点,在江北区落地“夜市监管”、高新区落地“城市噪声污染”、渝中和沙坪坝落地“旅游景区”3个综合行政执法场景,群众对行政执法满意率有明显提升。

关注城市“里子”

建成“数字管线”重大应用

地下管网错综复杂、隐蔽性强、权属众多,是“九龙治水”的重灾区。对此,重庆高度关注城市“里子”工程,推动地下管网从“九龙治水”走向“攥指成拳”。

肖庆华介绍,重庆建成了“数字管线”重大应用,全面归集中心城区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6.2万公里数据,让隐蔽的地下管线清晰地显现在屏幕上,推动地下管线从“黑箱”变“白箱”,切实破解管线第三方破坏频发、带病运行、事故处置效率低、道路反复开挖引起“马路拉链”、道路塌陷等城市治理难题,管线风险事故处置效率提升90%以上,挖损事故发生率下降约70%,实战效果显著。

“我们着眼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建立城市风险全流程管控体系。聚焦影响城市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网等重点设施,提速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肖庆华说,通过迭代“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实现33万个风险点全落图、1400万个感知设备全接入、1126类风险隐患信息全提示,共同建设既安心又安全的超大城市。同时,紧盯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排除广告牌、高楼等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窨井盖、地下管网等病害,全力守护群众“头顶脚下”安全。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离不开广大市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肖庆华透露,近期将发布《建立健全城市治理群众参与机制的工作方案》,开展群众参评团活动,培育城市文明推广大使、市民纠错官、城市观察员,让市民朋友们能够有效便捷地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

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让居民日常所需触手可及

“我们始终把保障民生、治理为民作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肖庆华介绍,目前重庆正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建设为重点,紧盯“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最需要什么、建什么”的思路,通过线上“民呼我为”热线采集,线下网格议事、入户走访等方式,形成设施问题清单、服务需求清单“两张清单”及市场需求、闲置资源“两本账”,在人口密度大、公共服务需求迫切的生活服务圈,优先布局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把服务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以江北渝北社区为例,一刻钟步行时间内,有社区食堂、裁缝铺、理发店、家电维修,还有咖啡小馆、文创杂货等新消费场景,让居民日常所需触手可及。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渝中区石油路社区、九龙坡民主村、江北渝北社区3个示范样板,正在推动50个点位建设,已覆盖29个区县,争取逐步实现全覆盖。

肖庆华说,作为民生服务的“主力军”,重庆城市管理部门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增绿添园、公厕提质增量、劳动者港湾、小微停车场等一批民生项目,全市城市公园达2000余座、城市公厕达1.5万余座、劳动者港湾1400余座,小微停车位10万余个,有效缓解老百姓如厕难、停车难、休憩难等问题。

今年正在抓紧推进100个口袋公园建设、开展中心城区缓堵促畅、实施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改善学校医院周边环境等4项民生实事。力争把城市环境面貌打理好、把百姓民生服务保障好、把城市运行安全守护好,持续推动城市管理领域民生改善,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记者 刘波 摄影 任君)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