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公园衍生的产业和生活想象力

古美公园以城市家具为纽带,串联起生活、创意与产业,生动诠释“公园+”的无限可能。(受访者供图)制图:张继
当“千园之城”从蓝图走向现实,如何让宏大的城市规划真正浸润到每位居民的日常生活?古美公园,这座藏身于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的口袋公园,用一把座椅、一盏路灯、一处街角小品给出生动答案。
清晨的蝶形湖畔,咖啡杯造型的“咖语座”带扶手的辅助起身装置被擦拭得锃亮,几位老人正悠然闲谈;午后的“悦舞之径”上,金属脚印引导着孩子们追逐嬉戏;傍晚的“悬屋影亭”里,按摩颈枕舒缓着上班族的疲惫,流浪猫也在专属的“喵趣杯”窝里安然蜷卧。
这座10万平方米的家门口公园,不仅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温暖注脚,更以城市家具为纽带,串联起生活、创意与产业,生动诠释“公园+”的无限可能。
如今的上海,提前超额完成首轮“千园之城”建设目标,这些星罗棋布的绿色空间,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域的生态网络。古美公园的故事,正是这幅宏大画卷中一个细腻而温暖的缩影。
从农田到“城市客厅”,“公园+生活”的民生底色
古美公园的蜕变,印证着古美地区的飞速发展。古美居民朱锋记录下这段变迁珍贵瞬间,他是一位纪实摄影师,也是这片土地的“贴身记录者”。
朱锋的家离公园很近,近到推开窗就能看到那片熟悉的绿色。他用自己的“上海零度”系列照片,为古美公园记录了一本独一无二的“成长册”。
20年前,这里是农田和工地交织的郊区景象。在朱锋的镜头里,有工人们结束一天辛勤工作、怀揣对未来憧憬的身影,有建设中的临时设施,还有一望无际的田野。而今天,这里已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社区。建成于2021年的古美公园,就像一颗翡翠,镶嵌在这片烟火之中,成为周边3万居民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朱锋感慨道:“城市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它的变化是细水长流的,这样才更真实。”这份真实,体现在对居民需求的精准回应上。
2022年“古美杯”闵行区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启动前,古美街道工作人员花了3个月时间,完成200多份居民访谈。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诉求,为古美公园找到了城市家具公园的核心定位。
从创意设计到产业集群,试验场的价值变“现”
“设计-落地-反馈-优化”的闭环模式,让古美公园变为创意的活展厅。如今,公园里已有30多件获奖作品落地,居民们也从单纯的“使用者”变成“共创者”。
2023年10月,“一号具谷”城市家具创意设计产业园揭牌,与古美公园形成“前店后厂”的独特格局。这个占地不到1万平方米的园区,在两年内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入驻率超95%。其中,29家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主导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文创类企业占比高达87%。
上海三绘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专注于视觉设计和空间营造。创始人杨芳说:“我们最初在古美起步,后来因为行业聚集搬到市区。但城市家具创意设计产业园的建立和‘古美杯’大赛,让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来。”他分享道,“在家门口办公太方便了,这里的设计氛围和工作生活环境都越来越好。工作累了,去古美公园散散步,感受一下街区的烟火气,灵感自然而然就来了。”
这座公园的价值,植根于创意的“试验场”,并通过产业转化的“加速器”得以放大。今年9月,“上海闵行·深圳福田”城市家具双城展开幕,开幕式上发布的《古美城市家具公园社区建设专项规划》提出,要用系统化思维推进城市家具建设,打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的城市景观体系。这次双城展还推动形成了“长三角-大湾区”创意联盟。
古美公园的影响力已走向国际,“闵行设计”亮相米兰设计周,古美路街道汇编的《创意之源:城市家具设计新质力报告》等理论成果也引发国际关注。在“环古美公园”1500米范围内,数字艺术空间、草地画廊、文体活动中心陆续建成,“万源城开优享+”商业体提供配套服务,一个集生态、文化、商业、产业于一体的生活圈已然成型。
从“城市有园”到“园即城市”,走好进阶之路
何为上海实践?归纳起来,就是把公园看作城市有机更新的催化剂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载体。如果说古美公园代表了“公园+生活”的微观精致,那么,上海的宏观布局则展现了“公园+生态”“公园+文化”“公园+产业”的多维融合。
在生态维度,上海以环城生态公园带为骨架,构建林、廊、园、绿相连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比如,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的滨水绿道,是市民骑行、散步的热门选择,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文化维度,上海巧妙将历史文脉融入公园建设。徐家汇公园保留百年工业厂房和烟囱,成为城市工业遗产的活化石。中山公园承载老上海的记忆,英式古典园林风格与周边的现代商圈形成鲜明对比,让市民在休闲中触摸城市的历史。
在产业维度,以公园孵化产业的模式也被复制推广。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正在探索“公园+科创”模式,在公园内设置开放式实验室和创客空间,让科研人员在自然环境中激发创新灵感;推动城市家具、智慧园林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园兴产、以产促园”的良性循环。
上海的公园建设,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城市空间价值的深刻重塑。它告别将公园视为孤立的、点缀性的“绿化斑块”的传统思维,转而将其打造成为串联城市功能、激活区域亲和力、承载市民情感的核心节点与公共客厅。在这里,设计感融入每一处细节,好风景滋养市民日常,最终让这份触手可及的城市温暖,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