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设计 >> 规划设计 >> 正文

南京6所高校大学生为秦淮区钓鱼台找更新方案

作者: 时间:2025-9-9 阅读次数:292

“我们针对秦淮区钓鱼台衰败的空间,提出了唤醒历史记忆,焕发空间活力的空间治理方案。”“我们针对秦淮区钓鱼台老龄化突出,提出了老有温度、城有新颜的解决方案。”近日,“多元治理秦淮更新”暨在宁高校第二届大学生社区规划师暑期工作营活动成果交流会在南京大学举办,经过对城南钓鱼台4个多月的调研与设计,大学生们集体交卷。

去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4所高校师生走进门西荷花塘,开启首届大学生社区规划师工作营,调研工作为秦淮区在片区内开展更新,提供了有益思路。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参与高校由4所增加到6所,新加入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在最热的时节走进门西钓鱼台,感受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环境和他们改变生活的需求。虽然满头大汗,却很值得。”混合团队成员、南京大学研二学生刘伟嘉告诉记者,3所学校合作提出钓鱼台93号、99号、甘露巷至饮马巷建筑群的居住更新策划,围绕居民生活区和历史文化展示区,提出更新策划路径,包括改善巷道通行与照明、提升房屋综合质量,在保护历史院落建筑风貌前提下,引入现代化居住设施、创建社区公共空间等。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以理论为主,而城市更新则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新的场地,把课堂搬入街巷,学生们学以致用,也为他们未来投身规划师工作积累了实战经验,从而让设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于涛表示。

记者了解到,明年的大学生社区规划师暑期工作营有望走进鼓楼区,探索我市更多区域的城市更新课题。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全程指导。该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京祥教授表示,南京老城南的城市更新实践表明,高校等社会力量、第三方组织在城市更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城市更新需要高校输送大量专业型的规划设计人才,同时,更新实践也为高校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提供了生动样本。期望这个活动能拓展到更多院校,吸引更多学科背景师生参与,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为美好生活创造新可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